7月30日至31日,在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共同主辦的2023年中國(廣西)產業轉移發展對接活動期間,由欽州市承辦的高技術船舶及海工裝備產業專題對接活動順利舉行。自治區政協副主席費志榮、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二司司長徐春榮出席活動并致辭,欽州市人民政府市長、中國(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欽州港片區管委會主任王雄昌出席活動并作推介,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張新龍受邀參加活動并發言。
活動以“共享沿邊臨港新優勢共建產業合作新高地”為主題,突出廣西在沿邊臨港、開放、政策、產業方面的優勢,結合欽州、防城港、北海三大合作區產業優勢,聚焦產業補鏈延鏈強鏈,開展專題對接,搭建產業轉移發展溝通對接平臺,推動高技術船舶及海工裝備戰略基地構建,加快實現向海圖強目標。
7月30日,張新龍在專題對接活動上發言。張新龍說,廣西是我國西南地區最便捷的出海通道,與東盟國家陸海相連,區位優勢明顯,海洋資源豐富,發展潛力巨大。自治區黨委、政府全面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廣西視察時提出的關于大力發展向海經濟的重要指示精神,錨定向海圖強目標,加快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壯美廣西。中國船舶集團作為我國海軍武器裝備建設的主體力量、船舶工業的骨干力量、裝備制造業的重要力量、海洋裝備發展的引領力量,正以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為根本遵循,加快建設世界一流船舶集團。中國船舶集團歷來高度重視與廣西的戰略合作,持續推動在桂投資、建設、產業布局,并取得了積極成效。一直以來,中船廣西公司積極貫徹落實中國船舶集團與廣西戰略合作精神,精準對接廣西向海經濟發展需求,在投資建設、產業發展、科技創新等方面協同發力,逐漸發展成為促進廣西產業轉型升級和現代產業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推動中國船舶集團駐桂產業鏈條、廣西高技術船舶及海工裝備制造業鏈條初步形成。
7月31日,來自工業和信息化部、自治區政府、相關行業協會的領導以及區內外客商、嘉賓50余人到中船廣西公司實地參觀考察。
參觀考察期間,張新龍介紹,中船廣西公司作為中國船舶集團駐桂代言人、產業發展的橋頭堡,堅持融入地方經濟,加快自身發展,同時積極帶動優勢資源向廣西集聚。一是實現躍升式發展,中船廣西公司實現了由修船起步到修造結合,再到修船、造船、風電裝備制造三大產業齊頭并進的新格局,產業規模持續增大,對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不斷做出新貢獻。二是重點領域持續突破,設立了廣西首家船舶領域新型研發機構,交付了全國首艘按照新規范設計的LPG運輸船、"綠色珠江"工程首批50艘LNG單一動力運輸船,開工建造了廣西首艘萬噸級船舶、首艘出口歐洲船舶、首艘海上集裝箱船,實施了北部灣地區史上最大海工平臺改造等項目,屢屢刷新廣西船舶產業發展歷史。三是帶動資源加快集聚,推動40000噸級滾裝碼頭工程、中國﹣東盟(廣西)船舶及海洋工程中高技能實訓基地、風電塔項目總部基地、風電機組智能化總裝基地、海上風電產業導管架生產基地等5個重點項目建成投產,帶動中船風電、中國海裝、黃埔文沖、中船艦客等11家集團優勢企業落戶廣西發展。
參加考察的領導、客商、嘉賓到造船、修船和風電生產線及項目建設現場進行參觀,詳細了解中船廣西公司建設發展情況,對公司建設發展取得的成績給予高度評價。部分客商、嘉賓表達了合作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