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會決議中,由中國提出的雙燃料船舶EEDI計算方法以環保會決議的形式被正式納入了EEDI計算導則。以前,絕大多數計算方法都是由歐美發達國家提出的,中國往往只能去接受、去適應規范規則的變化。由中國主導的,少之又少,我們亟需化被動為主動。這次大會,通過了我國提出的一類船型的EEDI計算方法,意味著我國在這一領域的研究居世界前列,必將有利于我國雙燃料船舶的發展。

成功的背后,是上船院李路團隊的三年辛勤工作和工信部的大力支持。
MEPC67李路,上船院院長助理,中國國際海事組織EEDI專家組副組長,在2014年的第67屆會議上,向大會提交了“雙燃料船舶EEDI計算方法”、“雙燃料船舶EEDI驗證導則”等三份提案,提案號為MEPC67/4/11, MEPC67/4/12, MEPC67/4/13。整套計算方法是團隊鉆研多年的研究成果。然而,大會以時間不夠為由,僅將氣體燃料作為主要燃料的確定方法提案納入了EEDI驗證導則,而EEDI計算方法提案的討論卻被擱置了。

MEPC69
MEPC 69次會議上,李路將完善后的提案(MECP69/5/1)再次提交大會討論。這次大會原則上通過了該方案,但認為該提案還有許多不夠完善之處,需要進一步細化。
第二次未能如期通過,李路團隊深感無助。在船型研發中,他們無往不勝,憑借優異的技術指標打敗了無數國際同行。但在國際會議上卻沒有人傾聽中國聲音,我們的話語權在哪里?他和團隊仔細分析了原因,“由于計算方法需要滿足所有雙燃料船舶的EEDI計算,計算公式存在一定復雜性,涉及的參數眾多,各國代表對公式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難和差異,另外,與歐洲同行交流較少,沒有得到他們的認同和支持。”

MEPC70
2016年MEPC第70次會議上,李路代表中國工作組第三次將提案(MEPC70/5/4)提交大會討論。中國代表在會前作了充分準備,提案已獲得北歐三國等國家和組織的支持。大會上,工作組又作了詳盡的解釋,消除了一些代表團的疑慮。因此,雖然提案遭到了以美國代表團為首的一些國家的反對,仍得到了大多數國家代表的贊同。提案歷時三年,終獲通過。
近年來,我們從國際標準舞臺的邊緣走向中央。上船院的基礎技術研究能力顯著提升,為中國取得國際標準的制定權和話語權提供堅實支撐。